朱熹

朱熹

[宋代]
篇诗词 条名句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378

昔诵离骚夜扣舷,江湖满地水浮天。

只今拥鼻寒窗底,烂却沙头月一船。

任从耳畔妍声过,特地胸中顺气萌。

个里讵容思勉得,羡君一跃了平生。

昔游岭海间,几见蛮卉拆。

素英漙夕露,朱蘤烂晴日。

归来今几年,晤对祇寒碧。

因君赋山丹,悦复见颜色。

初日丽高阁,广步爱脩廊。

重门掩秋气,高柳荫方塘。

闽海冬尚温,晏阴天未霜。

坐悲景物殊,亦念岁时荒。

故园属佳辰,登览遍陵冈。

宾游尽才彦,萧散屏壶觞。

别来时已失,怀思宁暂忘。

宦游何所娱,要使心怀伤。

诛茅结屋想前贤,千载遗踪尚宛然。

故作轩窗挹苍翠,要将弦诵答潺湲。

诸郎有志须精学,老子无能但欲眠。

多少个中名教乐,莫谈空谛莫求仙。

东墙倒,西墙倒,窥见室家之好;

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迎霜破雪是寒梅,何事今年独晚开。

应为花神无意管,故烦我辈著诗催。

繁英未怕随清角,疏影谁怜蘸绿杯。

珍重南邻诸酒伴,又寻江路觅香来。

秋堂天气清,坐久寒露滴。

幽独不自怜,兹心竟谁识。

读书久已懒,理郡更无术。

独有忧世心,寒灯共萧瑟。

閒居寡俦侣,掩关抱孤清。

良友倏来止,旷然舒我情。

矧此凉秋初,暑退裳衣轻。

相与一携手,东山眇遐征。

前穿林岭幽,俯瞰川原平。

降集崖寺古,徘徊浊醪倾。

长吟伐木篇,潜鳞亦相惊。

愿结沮溺耦,穷年此岩耕。

读书春日晏,雨至满郊园。

一洒幽丛竹,蔼蔼清阴繁。

斋居无还往,镇日空掩门。

欲将冲静趣,与子俱忘言。

钓渚别来应更好,春风还为起微波。
——《春日偶作
夜闻猛雨判花尽,寒恋重衾觉梦多。
——《春日偶作
自欲放怀犹未得,不知经世竟如何?
——《春日偶作
西园一曲艳阳歌,扰扰车尘负薜萝。
——《春日偶作
鶗鴃两山相对鸣。
——《水口行舟二首
烟波一棹知何许?
——《水口行舟二首
又以告夫欲往而未能者。
——《百丈山记
因各别为小诗以识其处,呈同游诸君。
——《百丈山记
而其最可观者,石磴、小涧、山门、石台、西阁、瀑布也。
——《百丈山记
既皆赋诗以纪其胜,余又叙次其详如此。
——《百丈山记
余与刘充父、平父、吕叔敬、表弟徐周宾游之。
——《百丈山记
然山之可观者,至是则亦穷矣。
——《百丈山记
畏险者或不敢度。
——《百丈山记
台东径断,乡人凿石容磴以度,而作神祠于其东,水旱祷焉。
——《百丈山记
或涌或没,顷刻万变。
——《百丈山记
而远近诸山出其中者,皆若飞浮来往。
——《百丈山记
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
——《读书要三到
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
——《司马光好学
石梁跨于其上。
——《百丈山记
循磴而东,即得小涧。
——《百丈山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