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唐代]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507

火树银花:比喻灿烂绚丽的灯光和焰火。特指上元节的灯景。星桥:星津桥,天津三桥之一。铁锁开:比喻京城开禁。唐朝都城都有宵禁,但在正月十五这天取消宵禁,连接洛水南岸的里坊区与洛北禁苑的天津桥、星津桥、黄道桥上的铁锁打开,任平民百姓通行。

暗尘:暗中飞扬的尘土。逐人来:追随人流而来。

游伎:歌女、舞女。一作“游骑(jì)”。秾李:此处指观灯歌伎打扮得艳若桃李。落梅:曲调名。

金吾:原指仪仗队或武器,此处指金吾卫,掌管京城戒备,禁人夜行的官名,汉代置。禁夜:指取消宵禁。唐时,京城每天晚上都要戒严,对私自夜行者处以重罚。一年只有三天例外,即正月十四、十五、十六。玉漏:古代用玉做的计时器皿,即滴漏。

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后来也称元宵节。据《大唐新语》记载,武则天时,每年这天晚上,京城长安都要大放花灯,夜间照例不戒严,观赏花灯的真是人山人海。豪门贵族车马喧哗,市井之民欢歌笑语,通宵都在热闹的气氛中度过。文人数百人赋诗记其盛景,当时以苏味道、郭利贞、崔液三人所作为绝唱。该诗描绘的是神龙元年(705年)上元夜神都观灯的景象。

诗人简介

苏味道

苏味道

唐代

苏味道(648—705),唐代政治家、文学家。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市栾城县)人,少有才华,20岁举进士 ,累迁咸阳尉。武则天时居相位数年,苟合取容,处事依违两可,时称“苏模棱”。因阿附张易之,中宗时贬郿州刺史,死于任所。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与李峤并称苏李。对唐代律诗发展有推动作用,诗多应制之作,浮艳雍容。但《正月十五夜》(一作《上元》)咏长安元宵夜花灯盛况,为传世之作。原有集,今佚。《全唐诗》录其诗16首。苏味道死后葬今栾城苏邱村,其一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苏”为其后裔。

推荐诗词

正月十五夜
苏味道 [唐代]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单于川对雨二首
苏味道 [唐代]
崇朝遘行雨,薄晚屯密云。缘阶起素沫,竟水聚圆文。 河柳低未举,山花落已芬。清尊久不荐,淹留遂待君。 飞雨欲迎旬,浮云已送春。还从濯枝后,来应洗兵辰。 气合龙祠外,声过鲸海滨。伐邢知有属,已见静边尘。
咏雾
苏味道 [唐代]
氤氲起洞壑,遥裔匝平畴。乍似含龙剑,还疑映蜃楼。 拂林随雨密,度径带烟浮。方谢公超步,终从彦辅游。
咏井
苏味道 [唐代]
玲珑映玉槛,澄澈泻银床。流声集孔雀,带影出羵羊。 桐落秋蛙散,桃舒春锦芳。帝力终何有,机心庶此忘。
温液吐涓涓,跳波急应弦。簪裾承睿赏,花柳发韶年。 圣酒千钟洽,宸章七曜悬。微臣从此醉,还似梦钧天。
咏石
苏味道 [唐代]
济北甄神贶,河西濯锦文。声应天池雨,影触岱宗云。 燕归犹可候,羊起自成群。何当握灵髓,高枕绝嚣氛。
江路一悠哉,滔滔九派来。远潭昏似雾,前浦沸成雷。 鳞介多潜育,渔商几溯洄。风摇蜀柿下,日照楚萍开。 近漱湓城曲,斜吹蠡泽隈。锡龟犹入贡,浮兽罢为灾。 津吏挥桡疾,邮童整传催。归心讵可问,为视落潮回。
振鹭齐飞日,迁莺远听闻。明光共待漏,清鉴各披云。 喜得廊庙举,嗟为台阁分。故林怀柏悦,新幄阻兰薰。 冠去神羊影,车迎瑞雉群。远从南斗外,遥仰列星文。
咏霜
苏味道 [唐代]
金祇暮律尽,玉女暝氛归。孕冷随钟彻,飘华逐剑飞。 带日浮寒影,乘风进晚威。自有贞筠质,宁将庶草腓。
赠封御史入台
苏味道 [唐代]
故事推三独,兹辰对两闱。夕鸦共鸣舞,屈草接芳菲。 盛府持清橐,殊章动绣衣。风连台阁起,霜就简书飞。 凛凛当朝色,行行满路威。惟当击隼去,复睹落雕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