棫朴

佚名 [先秦]

芃芃棫朴,薪之槱之。济济辟王,左右趣之。

济济辟王,左右奉璋。奉璋峨峨,髦士攸宜。

淠彼泾舟,烝徒楫之。周王于迈,六师及之。

倬彼云汉,为章于天。周王寿考,遐不作人?

追琢其章,金玉其相。勉勉我王,纲纪四方。

0

芃芃:植物茂盛貌。棫朴:棫,白桵(ruǐ);朴,枹(bāo)木,二者均为灌木名。槱:聚积木柴以备燃烧。济济:美好貌。或音qí,庄敬貌。辟王:君王。趣:趋向,归向。

奉:通“捧”。璋:即“璋瓒”,祭祀时盛酒的玉器。峨峨:盛装壮美的样子。髦士:俊士,优秀之士。攸:所。宜:适合。

淠:船行貌。泾:泾河。烝徒:众人。楫之:举桨划船。于迈:于征,出征。师:军队,二千五百人为一师。

倬:广大。云汉:银河。章:文章,文彩。倏:长寿。遐:通“何”。作人:培育、造就人。

追:通“雕”。追琢,即雕琢。相:内质,质地。勉勉:勤勉不已。纲纪:治理,管理。

关于此诗的主旨,历代学者看法很不一致,主要有两种意见。《毛诗序》云:“文王能官人也。”“官人”语出《尚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意谓善于选取人才并授以适当官职。而姚际恒《诗经通论》则曰:“此言文王能作士也。小序谓‘文王能官人’,差些,盖袭《左传》释《卷耳》之说。”“作士”一语直接取自此诗的“遐不作人”。孔颖达疏:“作人者,变旧造新之辞。”朱熹《诗集传》:“作人,谓变化鼓舞之也。”概而言之,即为培育造就人才及鼓舞振作人心。其实这两种意见并无大异,小序着眼的是前三章,故得出“官人”的结论,姚氏着眼的是后二章,故得出“作士”的结论。“官人”也罢,“作士”也罢,都离不开周王的盛德。

诗人简介

佚名

佚名

魏晋

不详

推荐诗词

沁园春·雪
毛泽东 [近代]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余 通:馀)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原驰 原作:原驱)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红装 一作:银装)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
大道之行也
佚名 [先秦]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矜 同:鳏)
冯谖客孟尝君
佚名 [先秦]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左右以告。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居有顷,复弹其铗...
木兰诗 / 木兰辞
佚名 [南北朝]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惟闻 通: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
行香子
佚名 [元代]
阆苑瀛洲。金谷重楼。算不如、茅舍清幽。野花绣地,莫也风流。却也宜春,也宜夏,也宜秋。酒熟堪篘。客至须留。更无荣、无辱无忧。退闲一步、着甚来由。但倦时眠,渴时饮,醉时讴。
行香子
佚名 [元代]
寂寂寥寥。洒洒潇潇。淡生涯、一味逍遥。傍临谷口,斜枕山腰。有竹篱门,荆扫帚,草团标。宽布麻袍。大绪长绦。拄一条、曲律藤梢。黄精自煮,苍术亲熬。有瓦汤瓶,砂釜灶,葫芦瓢。
行香子
佚名 [元代]
短短横墙。矮矮疏窗。忔憎儿、小小池塘。高低叠障,绿水边傍。却有些风,有些月,有些凉。日用家常。木几藤床。据眼前、水色山光。客来无酒,清话何妨。但细烹茶,热烘盏,浅浇汤。
论语十二章
佚名 [先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
子衿
佚名 [先秦]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静女
佚名 [先秦]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