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贺知章 [唐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761
[原文]: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译文]: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疏落。
[原文]: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译文]: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这是一首久客异乡、缅怀故里的感怀诗。写于初来乍到之时,抒写久客伤老之情。在第一、二句中,诗人置身于故乡熟悉而又陌生的环境之中,一路迤逦行来,心情颇不平静:当年离家,风华正茂;今日返归,鬓毛疏落,不禁感慨系之。首句用“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之态,并以不变的“乡音”映衬变化了的“鬓毛”,言下大有“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之意,从而为唤起下两句儿童不相识而发问作好铺垫。

诗人简介

贺知章

贺知章

唐代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号四明狂客,汉族,唐越州(今绍兴)永兴(今浙江萧山)人,贺知章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著名的《咏柳》、《回乡偶书》两首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今尚存录入《全唐诗》共19首。

推荐诗词

回乡偶书二首
贺知章 [唐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无改 一作:未改/难改)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贺知章 [唐代]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采莲曲
贺知章 [唐代]
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咏柳 / 柳枝词
贺知章 [唐代]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晓发
贺知章 [唐代]
江皋闻曙钟,轻枻理还舼.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故乡杳无际,明发怀朋从。
送人之军
贺知章 [唐代]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答朝士
贺知章 [唐代]
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望人家桃李花
贺知章 [唐代]
山源夜雨度仙家,朝发东园桃李花。桃花红兮李花白, 照灼城隅复南陌。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徒言南国容华晚, 遂叹西家飘落远。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 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千年万岁不凋落, 还将桃李更相宜。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
董孝子黯复仇
贺知章 [唐代]
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