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非花

黄燮清 [清代]

花非花,梦非梦。梦里来,花前送。四更斜月五更风,破格春寒今夜重。

0

花非花:《花非花》之成为词牌始于此诗。

来如:来时。几多时:没有多少时间。

去似:去了以后,如早晨飘散的云彩,无处寻觅。朝(zhāo)云:此借用楚襄王梦巫山神女之典故。

这首诗通篇都是隐语,主题当是咏官妓。当时各级官府都有一定数目的娟妓,供那些腐朽的官僚们驱使。首句“花非花”是说官妓的容颜如花,但又并非真花。次句“雾非雾”中“雾”字是双关。借“雾”为“婺”。“婺女”即女宿星。因官妓女性,上应女宿,但又并非云雾之雾。 “夜半来,天明去”既是咏星,也是说人。语意双关,而主要是说人。官妓不同于一般的妓女,更不同于正式的妻子,她们与官僚之间互为依存,但关系又不便十分密切,只能以夜来明去为限,可谓会短别长。故末二句发出来如春梦几多时?去似朝云无觅处卜的感叹。上句言会短,下句言别长。其中“梦”、“朝云”的描写是借用宋玉《高唐赋》、《神女赋》中关于楚王与巫山神女梦中相会的典故,以喻男女之幽会。因为语言文字运用得巧妙,把男女欢爱之事抒写得很含蓄,富于诗意。

诗人简介

黄燮清

黄燮清

清代

黄燮清(1805~1864)晚清诗人、剧作家。原名宪清,字韵甫,号韵珊,又号吟香诗舫主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道光十五年(1835)举人,后屡试不第,晚年始得宜都县令,调任松滋,未几卒。少工词曲,中年以后始致力于诗文。其诗多抒写个人不平遭遇及人民的生活疾苦,咏史吊古之作深沉豪放,颇具特色。有《倚晴楼诗集》及《倚睛楼七种曲》传世。

推荐诗词

秋日田家杂咏
黄燮清 [清代]
西风八九月,积地秋云黄。力田已告成,计日宜收藏。刈获须及时,虑为雨雪伤。农家终岁劳,至此愿稍偿。勤苦守恒业,始有数月粮。嗟彼豪华子,素餐厌膏粱。安坐废手足,嗜欲毒其肠。岂知民力艰,颗米皆琳琅。园居知风月,野居知星霜。君看获稻时,粒粒脂膏香。
桂枝香
黄燮清 [清代]
疏林渐秃。正翠竹晚寒,深院人独。记得羞蛾乍见,鬓烟低绿。缠绵金缕秋娘恨,散相思、酒边哀曲。可怜无奈,一更更鼓,替伊匆促。自送了、花阴绣毂。怅芳草凄迷,空忆裙幅。忍数清辉,三五艳龄十六。袖中留取烟罗帕,断肠诗题遍谁读。别来愁味,只须问我,画屏残烛。
苏幕遮
黄燮清 [清代]
客衣单,人影悄。越是天涯,越是秋来早。雨雨风风增懊恼。越是黄昏,越是虫声闹。别情浓,归梦渺。越是思家,越是乡书少。一幅疏帘寒料峭。越是销魂,越是灯残了。
瑶花(其二)玉兰花下作
黄燮清 [清代]
珊然风格,蓦忆当初,怪似曾相识。珠娘亭院,携手处、正是花香时节。扶肩小语,直看遍、琼楼南北。背粉墙、偷整罗裙,斗影一般清绝。而今六度春风,叹冉冉芳华,前梦难觅。湘妃宝屧,归去也、愁弄冰弦瑶瑟。旧时台榭,料深闭、半庭残月。剩几枝、冷倚栏干,也无人怜惜。
换巢鸾凤
黄燮清 [清代]
燕病莺娇。看烟横废径,水漫危桥。不闻金谷宴,已断玉人箫。垂杨何苦弄纤腰。旧时舞衣馀香暗销。繁华影,试问取、断垣残照。风悄。云缥缈。来访故人,聊诉闲怀抱。冷处追欢,梦中寻悟,生意一庭幽草。弦管东山几何时,蔓藤花发诗天老。红栏干,让书生、醉倚昏晓。
喝火令
黄燮清 [清代]
画带愁时影,诗藏别后笺。朱楼人去绿阴圆。剩有一双飞燕,占住旧秋千。玉梦谁招得,银河但渺然。模糊心事十年前。记得黄昏,记得藕花天。记得酒醒时候,罗幌月如烟。
花非花
黄燮清 [清代]
花非花,梦非梦。梦里来,花前送。四更斜月五更风,破格春寒今夜重。
沁园春(其一)汗
黄燮清 [清代]
点点星星,带水芙蕖,娉婷似伊。渐引针手腻,暂抛金线,按徽指滑,易润琴丝。帕揾桃花,衫黏杏子,想像温泉出浴时。花阴里,笑迷藏捉得,热了冰肌。依稀似露还非,带粉气、盈盈怯不支。正栏干凭遍,就风携扇,秋千扶下,避月松衣。酒后微生,茶馀略透,湿晕猩唇一点脂。黄昏近,倩檀郎分帐,只许相思。
西湖月.本意
黄燮清 [清代]
素云捧出冰盘,照十顷琉璃,镜奁初拭。露横天杳,星随树迥,数峰烟积。芙蕖香自远,衬里外、红桥秋四壁。待鼓棹、停入西村,摇碎半湖残白。回思载酒鸣榔,趁七月新凉,霁痕沈碧。旧游如昨,流光易改,去年今夕。怀人清梦杳,和一曲、琼箫谁听得。正花底、三两鸳鸯,睡醒无力。
蓼补篱根,蘋香镜里,无风无雨汀洲。商略寻诗,最难俊侣清游。年来尘鬓浮名误,醉乡中、迟了封侯。小勾留。只许看山,不许悲秋。鉴湖乞假寻常事,问何人招隐,先订闲鸥。坐对苍茫,生怜高处多愁。暮云渐有催钟意,近黄昏、才理归舟。尚回头。且等斜阳,红过城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