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儿媚·楼上黄昏杏花寒

阮阅 [宋代]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间。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112

画角:有彩绘的号角。

绮窗:雕镂花纹的窗子。“盈盈”二句:谓佳人眼如秋水之清,眉如春山之秀。澹澹,水波动貌。

起首两句以形象鲜明的笔触绘出了一幅早春图:春寒料峭,杏花初绽,绣楼栏杆,夕阳斜月。这是景物描写,它暗写了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为人物勾出了一个典型环境。联系上下文,读者从这环境烘托中可以看到:一位思妇在早春二月杏花初绽之时,迎着料峭的春寒,登上色彩绮丽的绣楼,倚在栏杆旁,看着落日晚霞飞舞、斜月冉冉升起。她静静地观看眼前景,默默地思念远方征人。这幽静、凄寒的典型环境,正暗暗地烘托出一个忧思难奈的人物情态。黄昏,指登楼时刻;杏花寒,谓登楼季节。据《花候考》,雨水这个节气中,一候菜花,二候杏花,三候李花,其时当二月。但这里兼有描写环境的作用,故而于清冷中显出幽美。词人独上层楼,极目天涯,无边思绪,自会油然而生。何况登楼之际,春寒料峭,暮色苍芒,一钩斜月,映照栏干,这种环境,多么使人感到孤单凄凉。下面三句,写登楼所见所闻。“一双燕子,两行征雁”,含意深长。燕本双飞,雁惯合群,特写“一双”、“两行”,反衬词人此际的孤独。耳边还传来城上的画角声,心情之凄楚,可以想见。上片写景,然景中有情,情中见人。

诗人简介

阮阅

阮阅

宋代

阮阅(约公元1126年前后在世)字闳休,自号散翁亦称松菊道人,舒城(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北宋末前后在世。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进士(榜名美成),做过钱塘幕官,自户部郎官责知巢县,宋徽宗宣和中任郴州知州。南宋建炎初,(公元1127年)以中奉大夫知袁州。致仕后定居宜春。初至,讼牒颇繁,乃大书“依本分”三字,印榜四城墙壁。郡民化之,谤四厅为无讼堂 。

推荐诗词

减字木兰花·冬至
阮阅 [宋代]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
楼上黄昏杏花寒。斜月小栏干。一双燕子,两行征雁,画角声残。 绮窗人在东风里,洒泪对春间。也应似旧,盈盈秋水,淡淡春山。
踏莎行(和田守)
阮阅 [宋代]
驿使初回,新阳才报。时和倍觉青春早。华灯和月拥朱车番,花间万点寒星小。 团扇歌清,重裀舞妙。游人只恐归来悄。明年亲侍辇舆行,未应肯记濡须好。
万载县
阮阅 [宋代]
门横路断竹为篱,雪色漫漫瓦屋稀。黄领青腰墟市罢,尽沽红酒夕阳归。
感皇恩(闰上元)
阮阅 [宋代]
芝检下中天,春寒犹浅。余闰银蟾许重看。满城灯火,又遍高楼深院。宝鞍催绣毂,香风软。 憔悴慢翁,萧条古县。随分良辰试开宴。且倾芳酒,共听新声弦管。夜阑人未散,更筹转。
竹简韦编写六经,不知何用捣枯藤。自从杵臼深藏后,采楮舂桑事已更。
减字木兰花.冬至
阮阅 [宋代]
晓云舒瑞,寒影初回长日至。罗袜新成,更有何人继后尘。绮窗寒浅,尽道朝来添一线。秉烛须游,已减铜壶昨夜筹。
洞仙歌
阮阅 [宋代]
赵家姊妹,合在昭阳殿。因甚人间有飞燕。见伊底,尽道独步江南,便江北、也何曾惯见。 惜伊情性好,不解嗔人,长带桃花笑时脸。向尊前酒底,得见些时,似恁地、能得几回细看。待不眨眼儿、觑著伊,将眨眼底工夫,剩看几遍。
江入重关,山围翠巘,湖边自古巢阳。正梅残林坞,冰泮池塘。闻道当年父老,记梅福、曾隐南昌。有长堤万柳,映□参差,尽是甘棠。 共夸金斗下缺
寄郑良佐
阮阅 [宋代]
书生著书贪日课,文士卖文救穷饿。青楼歌酒属富儿,不意此名君乃荷。风波平地自谁始,一倡从知百人和。东鲁男子旧修谨,南郡诸生底逋播。平安敢烦街吏报,洁白长赓楚人些。流言不计两曾参,机上慈亲枉惊堕。阮舍尤须办南北,杜冠可无分小大。宁知宋玉笑登徒,或指宣尼作阳货。璧亡误使张仪去,兵利徒为少卿祸。违从兄食祇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