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歌行

高适 [唐代]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 一作:恒轻敌)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飘飖 一作:飘飘)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6
[原文]: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译文]: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一首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原文]: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译文]:唐朝边境举烟火狼烟东北起尘土,唐朝将军辞家去欲破残忍之边贼。
[原文]: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译文]: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原文]: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译文]:锣声响彻重鼓棰声威齐出山海关,旌旗迎风又逶迤猎猎碣石之山间。
[原文]: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译文]: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原文]: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译文]: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仗威力兵器声里夹风雨。
[原文]: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译文]:战士拼斗军阵前半数死去半生还,美人却在营帐中还是歌来还是舞!
[原文]: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译文]: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原文]: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 一作:恒轻敌)
[译文]: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原文]: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译文]: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原文]: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译文]: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原文]: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飘飖 一作:飘飘)
[译文]: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原文]: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译文]: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原文]: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译文]: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原文]: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燕歌行:乐府旧题。诗前有作者原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张公,指幽州节度使张守珪,曾拜辅国大将军、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汉家:汉朝,唐人诗中经常借汉说唐。烟尘:代指战争。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横行:任意驰走,无所阻挡。非常赐颜色:超过平常的厚赐礼遇。

摐(chuāng)金伐鼓下榆关,旌(jīng)旆(pèi)逶(wēi)迤(yí)碣(jié)石间。摐:撞击。金:指钲一类铜制打击乐器。伐:敲击。榆关:山海关,通往东北的要隘。旌旆:旌是竿头饰羽的旗。旆是末端状如燕尾的旗。这里都是泛指各种旗帜。逶迤:蜿蜒不绝的样子。碣石;山名。

校尉羽书飞瀚(hàn)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校尉:次于将军的武官。羽书:(插有鸟羽的,军用的)紧急文书。瀚海:沙漠。这里指内蒙古东北西拉木伦河上游一带的沙漠。单于:匈奴首领称号,也泛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猎火:打猎时点燃的火光。古代游牧民族出征前,常举行大规模校猎,作为军事性的演习。狼山:又称狼居胥山,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西北。一说狼山又名郎山,在今河北易县境内。此处“瀚海”、“狼山”等地名,未必是实指。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极:穷尽。凭陵:仗势侵凌。杂风雨:形容敌人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一说,敌人乘风雨交加时冲过来。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半生死:意思是半生半死,伤亡惨重。

大漠穷秋塞草腓(féi),孤城落日斗兵稀。腓(一作衰):指枯萎。斗兵稀:作战的士兵越打越少了。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常轻敌 一作:恒轻敌)身当恩遇:指主将受朝廷的恩宠厚遇。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玉箸:白色的筷子(玉筷),比喻思妇的泪水如注。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城南:京城长安的住宅区在城南。蓟北:唐蓟州在今天津市以北一带,此处当泛指唐朝东北边地。

边庭飘飖(yáo)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飘飖 一作:飘飘)边庭飘飖:形容边塞战场动荡不安。庭,一作“风”。飘飖:随风飘荡的样子。度:越过相隔的路程,回归。绝域:更遥远的边陲。更何有:更加荒凉不毛。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三时:指晨、午、晚,即从早到夜(历时很久。三,不表确数。)。刁斗:军中夜里巡更敲击报时用的、煮饭时用的,两用铜器。阵云:战场上象征杀气的云,即战云。一夜:即整夜,彻夜。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血:一作“雪”死节:指为国捐躯。节,气节。岂顾勋:难道还顾及自己的功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李将军:指汉朝李广,他能捍御强敌,爱抚士卒,匈奴称他为汉之飞将军。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诗人简介

高适

高适

唐代

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推荐诗词

营州歌
高适 [唐代]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燕歌行
高适 [唐代]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
塞上听吹笛
高适 [唐代]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别董大二首
高适 [唐代]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除夜作
高适 [唐代]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霜鬓 一作:愁鬓)
宋中十首
高适 [唐代]
梁王昔全盛,宾客复多才。悠悠一千年,陈迹唯高台。 寂寞向秋草,悲风千里来。 朝临孟诸上,忽见芒砀间。赤帝终已矣,白云长不还。 时清更何有,禾黍遍空山。 景公德何广,临变莫能欺。三请皆不忍,妖星终自移。 君心本如此,天道岂无知。 梁苑白日暮,梁山秋草时。君王不可见,修竹令人悲。 九月桑...
燕歌行
高适 [唐代]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
送浑将军出塞
高适 [唐代]
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旄夕刁斗。塞下应多侠...
别刘大校书
高适 [唐代]
昔日京华去,知君才望新。应犹作赋好,莫叹在官贫。 且复伤远别,不然愁此身。清风几万里,江上一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