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信怨

王昌龄 [唐代]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0
[原文]: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译文]:金井边的梧桐秋叶渐黄,珠帘不卷可知夜里飞霜。
[原文]: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译文]:熏笼玉枕有如容颜憔悴,静卧愁听南宫漏声悠长。
[原文]:高殿秋砧响夜阑,霜深犹忆御衣寒。
[译文]:秋天高殿内捣衣声响彻夜阑,夜里霜重还记起君王御衣寒。
[原文]:银灯青琐裁缝歇,还向金城明主看。
[译文]:更深人静银灯下裁衣才停歇,目光还转向宫城明主那边看。
[原文]: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译文]:天亮就拿起扫帚打扫金殿尘埃,百无聊赖时手执团扇且共徘徊。
[原文]: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译文]:美丽的容颜还不如乌鸦的姿色,它还能带着昭阳殿的日影飞来。
[原文]:真成薄命久寻思,梦见君王觉后疑。
[译文]:果真成为薄命人长久陷入沉思,梦中又见到君王醒后心里生疑。
[原文]:火照西宫知夜饮,分明复道奉恩时。
[译文]:灯火照耀着西宫知道是在夜饮,眼前分明浮现复道蒙恩受宠时。
[原文]:长信宫中秋月明,昭阳殿下捣衣声。
[译文]:长信宫中惟有秋月尚明,昭阳殿下响起捣衣声声。
[原文]:白露堂中细草迹,红罗帐里不胜情。
[译文]:白露堂中满是杂草印迹,那边红罗帐里绵绵深情。

诗人简介

王昌龄

王昌龄

唐代

王昌龄 (698— 756),字少伯,河东晋阳(今山西太原)人。盛唐著名边塞诗人,后人誉为“七绝圣手”。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参等交厚。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亦有“诗家天子王江宁”的说法)。

推荐诗词

从军行七首
王昌龄 [唐代]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独上 一作:独坐)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关城榆叶早疏黄,日暮云沙古战场。表请回军掩尘骨,莫教兵士哭龙荒。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大漠风尘日色昏...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冉冉几盈虚,澄澄变今古。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出塞二首
王昌龄 [唐代]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城头铁鼓声犹振,匣里金刀血未干。
长歌行
王昌龄 [唐代]
旷野饶悲风,飕飕黄蒿草。系马倚白杨,谁知我怀抱。 所是同袍者,相逢尽衰老。北登汉家陵,南望长安道。 下有枯树根,上有鼯鼠窠。高皇子孙尽,千载无人过。 宝玉频发掘,精灵其奈何。人生须达命,有酒且长歌。
送柴侍御
王昌龄 [唐代]
沅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送柴侍御
王昌龄 [唐代]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观猎
王昌龄 [唐代]
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鞚去如飞。 少年猎得平原兔,马后横捎意气归。
春宫曲
王昌龄 [唐代]
昨夜风开露井桃,未央前殿月轮高。 平阳歌舞新承宠,帘外春寒赐锦袍。
秋兴
王昌龄 [唐代]
日暮西北堂,凉风洗修木。著书在南窗,门馆常肃肃。 苔草延古意,视听转幽独。或问余所营,刈黍就寒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