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403
[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 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原文]: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译文]: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 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白日:太阳。依:依傍。尽:消失。 这句话是说太阳依傍山峦沉落。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欲:想要得到某种东西或达到某种目的的愿望,但也有希望、想要的意思。穷:尽,使达到极点。千里目:眼界宽阔。更:替、换。(不是通常理解的“再”的意思)
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推荐诗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近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单于北望拂云堆,杀马登坛祭几回。汉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亲归去来。
黄砂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光不度玉门关。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