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水行

李群玉 [唐代]

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

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

282

寒玉:清冷的玉石。古代诗人常用来形容月亮、清泉、翠竹等东西,这里指用竹筒做的渡槽。深萝:指藤萝深掩。烟:指洞口蒙蒙如烟的水雾。

暗流:指泉水在竹筒里流动,行人只听到它的响声却看不见它的流淌。潺湲:一作“潺潺”,形容水流动的声音。

唐代诗歌题材丰富,内容广阔,生动地反映出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但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斗争,却很少得到反映。像李白的《秋浦歌·炉火照天地》这种描绘壮美的劳动场景的诗作,竟如空谷足音。这是封建文人的时代局限和阶级局限所造成的。正因为这样,李群玉的这首《引水行》便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诗人简介

李群玉

李群玉

唐代

李群玉(808~862),字文山,唐代澧州人。澧县仙眠洲有古迹“水竹居”,旧志记为“李群玉读书处”。李群玉极有诗才,他“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关于他的生平,据《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并作诗《送李群玉赴举》,.但他“一上而止”。后来,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

推荐诗词

竞渡时在湖外偶为成章
李群玉 [唐代]
雷奔电逝三千儿,彩舟画楫射初晖。喧江雷鼓鳞甲动, 三十六龙衔浪飞。灵均昔日投湘死,千古沉魂在湘水。 绿草斜烟日暮时,笛声幽远愁江鬼。
新荷
李群玉 [唐代]
田田八九叶,散点绿池初。嫩碧才平水,圆阴已蔽鱼。 浮萍遮不合,弱荇绕犹疏。增在春波底,芳心卷未舒。
引水行
李群玉 [唐代]
一条寒玉走秋泉,引出深萝洞口烟。十里暗流声不断,行人头上过潺湲。
长沙九日登东楼观舞
李群玉 [唐代]
南国有佳人,轻盈绿腰舞。华筵九秋暮,飞袂拂云雨。 翩如兰苕翠,婉如游龙举。越艳罢前溪,吴姬停白纻。 慢态不能穷,繁姿曲向终。低回莲破浪,凌乱雪萦风。 坠珥时流盻,修裾欲溯空。唯愁捉不住,飞去逐惊鸿。
书院二小松
李群玉 [唐代]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石头城
李群玉 [唐代]
伯业随流水,寒芜上古城。长空横海色,断岸落潮声。 八极悲扶拄,五湖来止倾。东南天子气,扫地入函京。
中秋夜南楼寄友人
李群玉 [唐代]
海月出银浪,湖光射高楼。朗吟无渌酒,贱价买清秋。 气冷鱼龙寂,轮高星汉幽。他乡此夜客,对景饯多愁。
江楼闲望怀关中亲故
李群玉 [唐代]
摇落江天欲尽秋,远鸿高送一行愁。音书寂绝秦云外, 身世蹉跎楚水头。年貌暗随黄叶去,时情深付碧波流。 风凄日冷江湖晚,驻目寒空独倚楼。
金塘路中
李群玉 [唐代]
山连楚越复吴秦,蓬梗何年是住身。黄叶黄花古城路, 秋风秋雨别家人。冰霜想度商於冻,桂玉愁居帝里贫。 十口系心抛不得,每回回首即长颦。
九子坡闻鹧鸪
李群玉 [唐代]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正穿诘曲崎岖路, 更听钩輈格磔声。曾泊桂江深岸雨,亦于梅岭阻归程。 此时为尔肠千断,乞放今宵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