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矫·送陈正言

家铉翁 [宋代]

南来数骑,问征尘、正是江头风恶。耿耿孤忠磨不尽,惟有老天知得。短棹浮淮,轻毡渡汉,回首觚棱泣。缄书欲上,惊传天外清跸。

路人指示荒台,昔汉家使者,曾留行迹。我节君袍雪样明,俯仰都无愧色。送子先归,慈颜未老,三径有余乐。逢人问我,为说肝肠如昨。

608
以“南来数骑,问征尘”二句起笔,写作者对南方形势的关心,所以碰到从南宋来的人就向他询问消息。但询问的结果,却是“江征风恶”,即形势不好。家铉翁北赴之后,南宋流亡小朝廷继续坚持斗争,这里,作者关心的,可能就是这种反元斗争形势。“耿耿”两句,写出作者(也可能包括陈正言在内)的孤忠与气节。“磨不尽”三字,指耿耿孤忠如磐石一般的坚固,同时也包含了他在北方所受的种种磨难。磨难愈重,他的志向就愈加坚定,作者的精神品质由此可见,但因为作者身在北地,远离祖国,其孤忠不被人知,故云“唯有老天知得”。“短棹”五句,则转入对丙子(1276)之难的回忆。这五句所写乃是南宋临安被破的过程,其惨痛之情状,令作者终身难忘铭心。“短棹浮淮,轻毡渡汉”,是写元军南下。元军渡淮,揭开了亡宋战争的序幕;而元军(元人戴毡笠,故这里以“轻毡”称之)渡汉水,则直接导致了临安的陷落。元军在襄樊战役之后,立即潜兵入汉水,水陆并进,与渡淮元军互相呼应,势如破竹,于是在德祐二年正月,兵临临安城下。“回首觚棱泣”是写作者在北赴途中回望京城宫阙而失声痛哭。“觚棱”,即觚稜,本指殿堂屋角上的瓦脊形状,这里代指宫阙。词中“缄书欲上、惊传天外清跸”,指的是这一历史事件。

诗人简介

家铉翁

家铉翁

宋代

家铉翁(约1213~1297)号则堂,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人。家铉翁身长七尺,状貌奇伟,威严儒雅。以荫补官,累官知常州,迁浙东提点刑狱,入为大理少卿。宋亡,守志不仕。元成宗即位(1294),放还,赐号处士,时年八十二,后数年以寿终。《宋史》有传。有《则堂集》六卷,《彊(强)村丛书》辑为《则堂诗馀》一卷。词存三首收于《全宋词》中。

推荐诗词

萱草篇
家铉翁 [宋代]
诗人美萱草,盖谓忧可忘。人子惜此花,植之盈北堂。庶以悦亲意,岂特怜芬芳。使君有慈母,星发寿且康。晨昏谨色养,彩服戏其傍。燕喜酌春酒,欢然釂金觞。物理似有助,丛萱忽非常。竞吐栗玉艳,欲夺金芝光。秀本自稠叠,骈枝亦荧煌。乃知风人意,比兴宜成章。东野情思苦,少忧多悲作。谓此儿女花,莫能解刚肠。斯言虽有激...
念奴娇(中秋纪梦)
家铉翁 [宋代]
神仙何处,人尽道、我州三神之一。为问何年飞到此,拔地倚天无迹。缥缈琼宫,溟茫朱户,不与尘寰隔。翩然鹤下,时传云外消息。 露冷风清夜阑,梦高人过我,欢如畴昔。道骨仙风谁得似,谈笑云生几席。共踏银虬,迫随绛节,恍遇群仙集。云韶九奏,不类人间金石。
鲸川八景·西园秋暮
家铉翁 [宋代]
九九中间易道在,天心惟许菊花知。一年好景君须识,都在西园把菊时。
念奴矫·送陈正言
家铉翁 [宋代]
南来数骑,问征尘、正是江头风恶。耿耿孤忠磨不尽,惟有老天知得。短棹浮淮,轻毡渡汉,回首觚棱泣。缄书欲上,惊传天外清跸。路人指示荒台,昔汉家使者,曾留行迹。我节君袍雪样明,俯仰都无愧色。送子先归,慈颜未老,三径有余乐。逢人问我,为说肝肠如昨。
鲸川八景·莲塘雨声
家铉翁 [宋代]
赢得荷风伴晚凉,夜阑急雨到陂塘。茅檐似减三分暑,鼻观俄然失却香。
九月黄花正是时,谁催青女试瑰琦。冰天雪夜无人问,玉质金相我自知。
乍暖轻寒春正深,晚云犹解作同云。从教门外雪三尺,认取沂边春十分。
雪中梅竹图
家铉翁 [宋代]
梅兄乃我义理朋,竹友从我林壑游。青青不受尘土涴,皓皓肯与红紫侔。别来天涯今几载,老大相逢俱白头。玉龙排空展鳞鬣,天姥振佩锵琳璆。古心姱节自为伴,严气正性谁能俦。儿童莫作飞絮看,道眼无以空花求。花飞絮舞两值遇,殆天之合非人谋。娇禽谩夸颜色好,弱羽难禁寒风遒。寄尔南枝尺寸地,莫与鹜群为辈流。何人画工巧...
水调歌头(题旅舍壁)
家铉翁 [宋代]
瀛台居北界,觌面是重城。老龙蹲踞不动,潭影净无尘。此地高阳胜处,天付仙翁为主,那肯借闲人。暂挂西堂锡,仍同旦过宾。 六年里,五迁舍,得此邻。儒馆豆笾于粲,弦诵有遗音。甚喜黄冠为侣,更得青衿来伴,应不叹飘零。夜宿东华榻,朝餐泮水芹。
墨梅(其一)
家铉翁 [宋代]
非香之香,非色之色。伴我孤吟,风清月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