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州词三首

张籍 [唐代]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古镇城门白碛开,胡兵往往傍沙堆。

巡边使客行应早,欲问平安无使来。

风林关里水东流,白草黄榆六十秋。

边将皆承主恩泽,无人解道取凉州。

990

碛:戈壁、沙漠。白练:白色热绢。这里泛指丝绸。安西:地名。唐方镇有安西都护,其治所在今新疆库车,兼辖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镇。贞元六年(790年),为吐蕃所陷。

沙堆:亦作“ 沙塠 ”,沙墩,小沙丘。

使客:使者。

凤林关:在唐代陇右道的河州(治所在今甘肃临夏)境内。位于黄河南岸。白草:北地所生之草,似莠而细,干熟时呈白色,为牛羊所喜食。黄榆:乔木名,树皮黄褐色。叶,果均可食。六十秋:从吐蕃全部占领陇右之地至作者写诗之时,已过去了六十年之久。

恩泽:恩惠赏赐。凉州:唐陇右道属州,治所在今甘肃武威。代宗宝应、广德年间沦于吐蕃之手。此地以凉州泛指陇右失地。

《凉州词》是乐府诗的名称,本为凉州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诗,描写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战事。安史之乱以后,吐蕃族趁虚大兴甲兵,东下牧马,占据了唐西北凉州(今甘肃永昌以东、天祝以西一带)等几十个州镇,从八世纪后期到九世纪中叶长达半个多世纪。诗人目睹这一现实,感慨万千,写了《凉州词三首》,从边城的荒凉、边塞的侵扰、边将的腐败三个方面,再现了边城惨淡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边事的深切忧患。

诗人简介

张籍

张籍

唐代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推荐诗词

答鄱阳客药名诗
张籍 [唐代]
江皋岁暮相逢地,黄叶霜前半夏枝。 子夜吟诗向松桂,心中万事喜君知。
春别曲
张籍 [唐代]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 江头橘树君自种,那不长系木兰船。
夜向灵溪息此身,风泉竹露净衣尘。 月明石上堪同宿,那作山南山北人。
成都曲
张籍 [唐代]
锦江近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没蕃故人
张籍 [唐代]
前年伐月支,城下没全师。蕃汉断消息,死生长别离。 无人收废帐,归马识残旗。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时。
湘江曲
张籍 [唐代]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送人发,送人归,白蘋茫茫鹧鸪飞。
霅水碧悠悠,西亭柳岸头。夕阴生远岫,斜照逐回流。 此地动归思,逢人方倦游。吴兴耆旧尽,空见白蘋洲。
秋山
张籍 [唐代]
秋山无云复无风,溪头看月出深松。 草堂不闭石床静,叶间坠露声重重。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岳州晚景
张籍 [唐代]
晚景寒鸦集,秋声旅雁归。水光浮日去,霞彩映江飞。 洲白芦花吐,园红柿叶稀。长沙卑湿地,九月未成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