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登韬光绝顶

李鄂 [明代]

入山已三日,登顿遂真赏。

霜磴滑难践,阳崖曦乍晃。

穿漏深竹光,冷翠引孤往。

冥搜灭众闻,百泉同一响。

蔽谷境尽幽,跻颠瞩始爽。

小阁俯江湖,目极但莽苍。

坐深香出院,青霭落池上。

永怀白侍郎,愿言脱尘鞅。

0
[原文]:入山已三日,登顿遂真赏。
[译文]:入山已有三天,登临韬光寺了却了真心游赏的愿望。
[原文]:霜磴滑难践,阳崖曦乍晃。
[译文]:铺霜的石阶湿滑难行,而向阳的山崖上已晃动着曦微的晨光。
[原文]:穿漏深竹光,冷翠引孤往。
[译文]:晨光透过竹叶照射到竹林深处,那清冷的翠绿吸引我独自前往。
[原文]:冥搜灭众闻,百泉同一响。
[译文]:走在密林深处各种声音似乎都潜匿起来,唯有山间清泉琤琮作响。
[原文]:蔽谷境尽幽,跻颠瞩始爽。
[译文]:山谷中林木掩映,尽是清幽之景,直到登上山顶,极目四望,始觉豁然开朗。
[原文]:小阁俯江湖,目极但莽苍。
[译文]:山顶上韬光寺的小阁俯视着钱塘江和西湖,目光所到之处只一片迷茫混沌。
[原文]:坐深香出院,青霭落池上。
[译文]:久坐小阁中似乎还能闻到寺院中缓缓飘出的香气,那山间的青烟随着太阳的升起散落在池上了。
[原文]:永怀白侍郎,愿言脱尘鞅。
[译文]:怀念曾在此地与释韬光酬唱的大诗人白居易,但愿能摆脱尘世的喧嚣与束缚。

韬(tāo)光:韬光寺,庙宇。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畔北高峰南,白居易在人杭州刺史时,曾和高僧韬光为诗友。绝顶:顶峰。登顿:登临。遂真赏:了却真心游赏的愿望。

霜磴:铺霜的石阶。践:踩、踏。阳崖:向阳的山崖。曦:晨光。乍:正。晃:闪耀。

穿漏:穿通。冷翠:清冷的青翠色。孤往:独自前往。

冥搜:探寻幽深的区域。灭:消失。众闻:各种声响。百泉:众多的泉水。

蔽谷:被树林遮掩着的山谷。跻巅:登上山顶。瞩:注视。爽:清爽,明朗。

但:只。莽苍:迷茫混沌。

青霭:青色的烟气。

白侍郎:指白居易。他于828年(唐太和二年)官刑部侍郎。言:语助词。脱尘鞅:鞅是套在马颈上的皮带。这里的意思是摆脱尘世束缚。

诗人简介

李鄂

李鄂

明代

不详

推荐诗词

荆溪道中
李鄂 [明代]
如画云岚西复西,梁溪几折入荆溪?舟师失道隔烟问,山鸟畏人穿竹啼。
灵隐寺月夜
李鄂 [明代]
夜寒香界白,涧曲寺门通。月在众峰顶,泉流乱叶中。一灯群动息,孤磬四天空。归路畏逢虎,况闻岩下风。
月夜过七里滩,光景奇绝。歌此调,几令众山皆响。 秋光今夜,向桐江,为写当年高躅。风露皆非人世有,自坐船头吹竹。万籁生山,一星在水,鹤梦疑重续。挐音遥去,西岩渔父初宿。心忆汐社沉埋,清狂不见,使我形容独。寂寂冷萤三四点,穿破前湾茅屋。林净藏烟,峰危限月,帆影摇空绿。随风飘荡,白云还卧深谷。
一寸横波惹春留,何止最宜秋。妆残粉薄,矜严消尽,只有温柔。当时底事匆匆去?悔不载扁舟。分明记得,吹花小径,听雨高楼。
忆旧游
李鄂 [明代]
溯溪流云去,树约风来,山剪秋眉。一片寻秋意,是凉花载雪,人在芦漪。楚天旧愁多少,飘作鬓边丝。正浦溆苍茫,閒随野色,行到禅扉。忘机。悄无语,坐雁底焚香,蛬外弦诗。又送萧萧响,尽平沙霜信,吹上僧衣。凭高一声弹指,天地入斜晖。已隔断尘喧,门前弄月渔艇归。
凭画槛,雨洗秋浓人淡。隔水残霞明冉冉,小山三四点。艇子几时同泛?待折荷花临鉴。日日绿盘疏粉艳,西风无处减。
晓至湖上
李鄂 [明代]
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影。
归舟江行望燕子矶作
李鄂 [明代]
石势浑如掠水飞,渔罾绝壁挂清晖。俯江亭上何人坐?看我扁舟望翠微。
渡河
李鄂 [明代]
北来始作泛槎游,晚色苍苍望里收。一线黄流奔禹甸,两涯残雪接徐州。古今沉璧知无限,天地浮萍各自谋。明日轻装又驴背,风前惭愧白沙鸥。
西湖柳枝词(其一)
李鄂 [明代]
花草春来断客魂,杨枝只合伴桃根。满湖碧水游船散,西月东风在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