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陵君窃符救赵

司马迁 [两汉]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公子为人,仁而下士 ,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原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市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报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市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

  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魏安釐王二十年,秦昭王已破赵长平军,又进兵围邯郸)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数遗魏王及公子书,请救语魏。魏王使将军晋鄙将十万众救赵。秦王使使者告魏王曰:“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魏王恐,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名为救赵,实持两端以观望。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让魏公子曰:“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公子患之,数请魏王,及宾客辨士说王万端。魏王畏秦。终不听公子。

  公子自度终不能得之于王,计不独生而令赵亡,乃请宾客,约车骑百余乘,欲以客往赴秦军,与赵俱死。行过夷门,见侯生,具告所以欲死秦军状。辞决而行,侯生曰:“公子勉之矣!老臣不能从。”公子行数里,心不快,曰: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天下莫不闻,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我岂有所失哉?”复引车还,问侯生。侯生笑曰:“臣故知公子之还也。”曰:“公子喜士,名闻天下。今有难,无他端,而欲赴秦军,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尚安事客?然公子遇臣厚,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公子再拜,因问。侯生乃屏人间语曰:“嬴闻晋鄙之兵符常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嬴闻如姬父为人所杀,如姬资之三年,自王以下,欲求报其父仇,莫能得。如姬为公子泣,公子使客斩其仇头,敬进如姬。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请如姬,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伐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兵符与公子。

  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泣生曰:“公子畏死邪?何泣也?”公子曰:“晋鄙嚄唶宿将,往恐不听,必当杀之,是以泣耳,岂畏死哉?”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过谢侯生。侯生曰:“臣宜从,老不能,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公子遂行。

  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晋鄙合符,疑之,举手视公子曰:“今吾拥十万之众,屯于境上,国之重任。今单车来代之,何如哉?”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军。勒兵,下令军中曰:“父子俱在军中,父归。兄弟俱在军中,兄归。独子无兄弟,归养。”得选兵八万人,进兵击秦军。秦军解去,遂救邯郸,存赵。赵王及平原君自迎公子于界,平原君负栏矢为公子先引。赵王再拜曰:“自古贤人,未有及公子者也!”当此之时,平原君不敢自比于人。

  公子与侯生决,至军,侯生果北乡自刭。

  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矫杀晋鄙,公子亦自知也。已却秦存赵,使将将其军归魏,而公子独与客留赵。

370

魏:战国时国名,建都安邑(今山西省夏县北),魏晖王时迁都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公子:诸侯的儿子,后来官僚的二子也称公子。魏昭王:名遬(古“速”字),在位时间为公元前~前年。安釐王:名圉(yǔ),在位时间为公元前~前年。釐:也写作“僖”。异母弟:同父不同母的弟弟。者……也:最常见的判断句式,可译为“……是……”。薨:周代,诸侯死了叫薨;后代有封爵的大官死了,也叫薨。即位:指帝王登位。封:古代帝王把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仁:仁爱。下士:恭谦地对待士人。下:谦让。无:不论。贤:有才德。不肖:无才德,于贤相对而言。而:顺承连词,可不译。礼交:按一定礼节与人交往。之:他们,代“士”。以:凭仗。其:他的,代信陵君。骄:骄傲地对待,形容词用作动词。以此:因此。此:代上句内容,甚言区域之广。争:争先恐后。归:投奔,归附。致:招来。食客:亦称门客,指古代寄食在贵族官僚家里并为主人效劳的人。加兵:施加兵力,及发动战争。谋:图谋,做侵犯的打算。

隐士:封建时代称隐居民间不肯做官的人。大梁:魏国都城(今河南省开封市)。夷门:大梁城的东门。监者:守门人。之:他,代侯嬴。厚遗:丰厚地赠送,即赠送丰厚的礼物。遗:赠送。臣:我,秦汉前表示谦卑的自称。洁行:使品德纯洁。洁:使……洁,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终:终究。以:因为。监门:指看守城门。故:缘故。置酒:备办酒席。从车骑:带着随从车马。从:使……跟从,动词的使动用法。虚左:空出尊位。古代乘车以左位为尊。生:先生的省称。摄敝衣冠:撩起破旧的衣服。摄:拉、拽、撩起。敝:破旧。衣冠:衣服。偏义复词,冠没有意义。直上:径直上(车)。载公子上坐:把自己安置在公子左边的尊位上。载:安置,搁。上坐:尊位,上位。坐,同“座”。?以:凭借,“以”后省宾语“之”。之,代侯生上述行动。观:观察。执辔:握着驭马的缰绳(亲自驾车)。客:这里指朋友。市屠:肉市。愿:希望。枉车骑(j:委屈“您的”车马随从。过:访问,看望。引车:带领车骑。俾倪:同“睥睨”,斜着眼睛看,表示旁若无人的傲慢神态。故:副词,故意。其:他的,代侯生。语:说话。微察:偷偷地观察。察:与上文“观”互文见义。颜色:脸色。宗室:与国君或皇帝同一祖宗的贵族。举酒:开宴的意思。窃:暗地,偷偷地。终:副词,始终。乃:副词,用于后一分句之首,表示衔接,可译为“然后”“于是”。谢:告辞。引:导引。上坐:尊位。坐:同“座”,名词。“上坐”前的“坐”为动词。“上坐”前省介词“于”(在)。遍:周遍,一个一个地。赞:见(xiàn),这里是介绍的意思。“赞”是使动用法。酒酣:饮酒兴尽畅快。为寿:也叫上寿,意思是向尊者献酒,并致辞祝颂。“侯生前”之前省介词“于”(向)。因:于是。之:用于主谓短语的主谓之间,取消短语的独立性。为:难为,作难。足:够。矣:啦,表示事物的既成状态,并有加强语气的作用。乃:(仅仅)是。报关者:名词性“者”字短语,守城门的人,即负责开关城门的人。关:门栓。不宜:不应该。有所过:有逾越常礼之处。所过:名词性“所”字短语,作“有”的宾语。过:逾越。故:特意。过之:逾越常礼。之:代词,指向侯生“遍赞宾客”一事。就:成就。之:的,用在修饰语和被修饰语之间,表示领属关系。立:使……立,动词的使动用法。“市中”前省介词“于”(在)。过客:访问朋友。过:访问。以:介词,后省宾语(之)。以……为……:文言中表示意谓意义的格式。以:是表“译文”意义的动词,与“为”字相配,组成兼语式的意动句,表示对人或事的看法或判断,相当于“认为……是……”。而:连词,连接两个句子,表示并列关系,可不译出。长者:有德性的人。也:表肯定语气。

于是:承接连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于是”。罢酒:结束宴会。遂:就。为:成为,做了。

所过:名词性“所”在短语,意即“访问的”。屠者:以屠宰牲畜为业的人,可译为“屠夫”。子:古代男子的尊称。贤者:有才德的人。莫:无指代词,表示“没有谁”的意思。知:了解。故:所以。隐:埋没,作“隐居”讲,也通。耳:助词,表示范围的仅此性,相当于“而已”,这里可不必译出。数:多次。请:拜访他,代朱亥。故:故意。复谢:答谢,问访。怪之:以之为怪,意即对这种情况感到奇怪,“怪”属意动用法。之:指代上面两句的内容。

秦昭王:即昭襄王,名则,在位时间为公元前~前年。秦破赵长平军,在公元前年。秦昭王命白起为大将军,在长平大败赵军,活埋赵军降卒四十万人,赵国大为震惊。长平,赵地,在今山西省高平县。邯郸:赵国都城,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赵惠文王,赵孝成王的父亲。平原君:赵国公子赵胜的封号,任赵相。公元前年,秦兵围邯郸,他组织力量坚守。数:多次。遗:致送。将:统率。众:这里指军队。使使者:派遣使者。前一个“使”为动词,派遣。后一个“使”与“者”结合,组成名词性短语,用来指代人,意即“出使的人”(使臣)。旦暮:早晚间,形容很短时间。且:副词,表示动作行为马上或将要发生,可译为“就将”,“将要”。下:动词,攻下。?而:这里用为假设连词,如果。者:语助词,用在表假设的分句的末尾,可译为“的话”。已:时间副词,可译为“在……之后”。拔:攻克,与上文的“下”为近义词。移兵:调动军队。之:它,代“诸侯”。止晋鄙:叫晋鄙停止前进。止:使……停止。留:使……停留,都表使动。壁:原义是营垒,这里是安营驻扎的意思。邺:魏地名,靠近赵国,在今河北省临漳县。“邺”前省略介词“于”(在)。名:名义上。持两端:手握两头,比喻对双方采取两面手法,不敢得罪或支持哪一方。以:连词,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来”。观望:怀着犹豫的心情,观看形势的变化。冠盖相属:指使者相连续。冠:帽子,借指礼服。盖:车盖,借指华美的车子。冠盖:指使者。相属:连续不断。让:责备。胜:平原君(赵胜)自称,可译为“我”。自附:自愿地依附。婚姻:亲戚,因男女婚嫁而结成亲戚。所以……:名词性短语,可译为“……的缘故”或“之所以……”。者:表句中停顿,并提示下文将有所说明。以:因为。高义:高尚的道义。为:是。急人之困:为别人的困苦焦急操心。急:形容词用作动词。今:如今。而:然而。安在:(表现)在哪里。安,疑问代词,表处所,作动词(在)的宾语,倒置。也:与(安)配合,表疑问语气,可译为“呢”。且:连词,况且,表转换话题。纵:连词,纵然,即使。轻:看不起,形容词用作动词。弃:抛弃。之:我,代平原君。独:副词,可译为“难道”“竟(然)”。邪:吗。患之:为这件事担忧。患:忧虑。之:指赵求救而魏王不肯救。终:始终。

度:估量,推测。终:终究。得之于王:从魏王那里得到给赵的援助。之:贷出兵救赵的事。于:从。计:决计,打算。不独生:不独自活着,即下文“与赵俱死”的意思。令:使,让。乃:副词,于是,表示前后两个分句的衔接。宾客:止门下的食客。约:准备。乘:古时一车四马叫一乘。以:率领。赴秦军:赶去与秦军拼命。赴:奔走以从事,这里有舍身投入的意思。赵:指赵国将士。俱:副词,一同。过:经过,与上文“过客”“有所过”等的“过”,含义不同。具:备,都,完全。所以:表原因,这里可译为“之所以”。欲:将要。死秦军:与秦军拼命,与秦军同归于尽。状:情况。这是个双宾语句,省近宾语“之”,“之”代侯生。译时用“把”字将远宾语提到谓语“具告”前。辞决:辞别,告别。辞:告。决:通“诀”。勉之:努力。之:为凑足一个音节,无义。矣:吧,表祈使语气。快:痛快。所以待侯生:名词性短语,意即“用以对待侯生的礼节”。备:完备,周到。矣:了,表肯定语气。莫:没有谁,无指代词。且:副词,将要。曾:副词,表示事实出人意外或已达到某种极限。竟(然),简直。岂:难道。所失:名词性“所”字短语,这里用来指代“礼节不周到的地方”。失:失礼,礼节不周到,与上句的“备”字相对而言。哉:与“岂”配合,表反问,可译为“吗”。引车:率领车骑。故:副词,早已,本来就。之:用于主谓短语的主谓之间,取消短语的独立性。名:声名。闻:传布。“天下”前省略介词“于”(到)。他端:别的办法。而:却,表转折。赴秦军:舍身投入秦军。譬若:好像。以:拿。馁:饥饿。何功之有:即“有何功”,有什么作用。之:起着把宾语“何功”提前的作用。哉:与“何”配合,表疑问,可译为“呢”。尚:副词,还。安:为什么,何必。事:用。遇:对待。厚:优厚。而:却。以是:因此。恨之:对我的行为感到遗憾。恨:遗憾。也:表示肯定语气。再拜:连拜两次,表示礼节隆重,反映求计心切。因:于是。问:咨询,请教。这一句省略的成分比较多,全句的意思是:于是向侯生请教救赵的计策。乃:就,于是。屏人:叫旁人走开。屏:使……退避,动词的使动用法。间语:密谈,私语。兵符:征调兵将用的凭证,用铜玉或竹木做成,状如虎,又成虎符,上刻文字,剖成两半,彼此相合。一半授给出征将帅,国君有命令,派人持留下的半符前去传达,两相吻合,命令才能施行。卧:卧室,寝宫。而:顺承连词,可不译。如姬:安釐王宠妃。幸:旧指得帝王宠爱。力:能力。窃:窃取,偷到。资之:为这事悬赏。之,代“如姬父为人所杀”的事。一说,资,做“蓄”解;资之,蓄为父报仇之心。莫:没有谁,无指代词。为:对,介词。之:用于分句的主谓之间,表语意未完。死:这里是献出声明的意思。无所:是表示否定的动宾关系的习惯格式,相对于“没有什么……”。无,是个动词;所,与后边的动词相结合,作“无”的宾语。辞:推辞。顾:只是,但是。路:途径。耳:罢了,表限止语气。诚:副词,果真。许诺:答应。则:就(会)。却秦:使秦军退却,意即打退秦军。却:使……退去,使动用法。伐:功业。果:果然,真的。

主令:国君(或天子)的命令。有所不受:有时(可以)不接受。吕昌莹《经传衍义》:“有所,谓有时也。”以:连词,所连接的后一部分表示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可译为“为了”。便:利。即:连词,即使。授:授给,交给。请:问,请示。臣客:我的朋友。与俱:跟(您)一起去。介词“与”后省宾语“之”(公子)。俱:与“偕”同义,一路同行。听:听从。大善:很好。“使”后省兼语“朱亥”。击:打死。泣:流泪,低声哭。嚄唶宿将:意思是叱咤风云很有威望的老将。嚄:大笑。唶:大叫,很有威势的样子。宿将:有威望的老将。是以:因此。乃:副词,帮助表判断。市井:古代指做买卖的地方。鼓刀:动刀,操刀。而:可是。存:问候。所以……:相当于“……的缘故(原因)”。报谢:答谢。小礼:指“所”字短语,意即“用处”。急:急难之事,形容词用作名词。效命:贡献生命。秋:时机。过谢:登门拜谢。请:请让我。数:计算。行日:行路的日程,行程。以至晋鄙军之日:介宾短语作状语。以,在。北乡:是“乡北”的倒装,意即面向北方。乡:同“向”。晋鄙军驻地邺在大梁北边,故侯生说“北向”。自刭:刎颈自尽。以:送,介词,以(此)。这里有报答的意思。

矫:假传,诈称。疑之:怀疑这件事。视:这里指瞪着眼睛仔细观察。拥:持,掌握的意思。屯:驻扎。境:边境。邺,靠近赵国,故说“境上”。单车:指单单有乘坐的车辆,没有跟随的士兵,犹言单车匹马。何如哉:(这是)怎么回事呢。何如:表示对情况的询问。哉:表疑问语气,也有感叹的色彩。无:不。听:听从。袖:藏在袖子里,名词用作动词。椎:通“锤”,是用以击人的武器。前一个“椎”是名词,做宾语。后一个是动词,用椎打,“杀”是它的补语。遂:于是,就。勒兵:约束,整顿军队。一说,检阅军队。归养:回家奉养父母。选兵:经过挑选的精兵。解去:解除包围,撤离赵国。去:离开。存:保存。于:到。负:背着。栏矢:简筒和弓箭。栏:盛简的器具。先引:在前引路,是隆重的礼节。及:比得上。及公子者:名词性“者”字短语,意即“比得上公子的人”。自比于人:拿自己跟别人相比。人:指信陵君。意思是邯郸被秦军围困,平原君自己不能像信陵君那样早日击退秦军,因而自愧不如。

决:同“诀”,话别。果:果然。

怒:恼恨。矫:即矫令,假传(安釐王的)命令。知:后面省宾语“之”,“之”代上句的内容。却:使……退却,使动用法,可译为“打退……”。将:前一个是名词,将军,后一个是动词,率领。

文章以一连串的生动情节,描写信陵君与他的门客的事迹,充分表现了信陵君“下士”与“不敢以其富贵骄士”的高尚品格。宴请夷门抱关者侯嬴以及侯嬴为信陵君策划“窃符救赵”是信陵君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所以作者把此事作为中心事件来写,写得极为详尽,也极为精彩。侯生年老家贫,是一个地位卑下的“夷门监者”,在当时的社会中,这样的人是为世俗所不齿的。然而,信陵君听说他是个贤者,就“往请,欲厚遗之”,侯生“修身洁行”不肯受。信陵君就专为他“置酒大会宾客”,并亲自赶车去迎接他,还为他赶车到屠户中拜访朋友朱亥,而侯生见朱亥后,却“俾倪,故久立与客语”。这时,“从骑皆窃骂侯生”,而“公子色终不变”。到家后,信陵君又引侯生“遍赞宾客”,并且“为寿侯生前”,待侯生为上宾。这一系列的行动,没有丝毫勉强。侯生对信陵君多方试探,信陵君表现出来的只是“执辔愈恭”“颜色愈和”“色终不变”。信陵君这种礼贤下士的真诚态度,深深感动了侯生,侯生终于把信陵君当成了知己,愿为他谋划,并为他献身。

诗人简介

司马迁

司马迁

两汉

司马迁(前145年-不可考),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一说龙门(今山西河津)人。西汉史学家、散文家。司马谈之子,任太史令,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后任中书令。发奋继续完成所著史籍,被后世尊称为史迁、太史公、历史之父。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该书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元狩元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是“二十五史”之首,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推荐诗词

陈涉世家
司马迁 [两汉]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
屈原列传
司马迁 [两汉]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鸿门宴
司马迁 [两汉]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
报任少卿书 / 报任安书
司马迁 [两汉]
  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再拜言。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而用流俗人之言,仆非敢如此也。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矣。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独郁悒而无谁语。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何...
项羽之死
司马迁 [两汉]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
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
司马迁 [两汉]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计未定,...
管晏列传
司马迁 [两汉]
  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
项羽本纪赞
司马迁 [两汉]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
货殖列传序
司马迁 [两汉]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 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
孔子世家赞
司马迁 [两汉]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