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月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不是诚斋无月,隔一林修竹。
如今才是十三夜,月色已如玉。未是秋光奇绝,看十五十六。
325
诚斋:杨万里书房的名字。万花川谷:是离“诚斋”不远的一个花圃的名字。在吉水之东,作者居宅之上方。修竹:长长的竹子。
奇绝:奇妙非常。
“花未到诚斋,先到万花川谷。”开篇两句,明白如话,说皎洁的花光尚未照进他的书房,却照到了“万花山谷”。作者用“未到”和“先到”巧设悬念,引人遐想。读完这两句,人们自然地要问:既然“诚斋”与“万花川谷”相去不远,何以花光照到了“万花川谷”,作者的书房里不见花光呢?紧接着两句“不是诚斋无花,隔一林修竹。”使悬念顿解,也说明了作者为什么要离开诚斋跑到万花川谷去赏花。原来,在他的书房前面有一片茂密的竹林,遮蔽了花光。本句中的“隔”字与“修”字看似平平常常,实则耐人琢磨,有出神入化之妙。试想,竹子如果不是长得郁郁葱葱,修长挺拔,怎么会把花光“隔”断?寥寥十一字,既解开了“花未到诚斋”的疑窦,也说明了书房处于竹林深处,环境幽雅僻静。《宋史》记载,杨万里在任永州零陵县丞时,曾三次去拜访谪居永州的张浚不得见面,后来“……以书谈始相见,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这样,就可以想见杨万里名为“诚斋”的书房是费了一番心思,作了精心的设置和安排的。
推荐诗词
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听来咫尺无寻处,寻到旁边却不声。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错喜欢 一作: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放过 一作:放出)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水满溪。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风日晴暄一并来,桃花告报李花开。待君减尽衣裘了,夜半春寒特地回。
春寒尽解粟人肤,敢傍吾侪酒琖无?雨里杏花如半醉,抬头不起索人扶。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松阴一架半弓苔,偶欲看书又懒开。戏掬清泉洒蕉叶,儿童误认雨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