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衷情·凭觞静忆去年秋

晏几道 [宋代]

凭觞静忆去年秋,桐落故溪头。诗成自写红叶,和恨寄东流。

人脉脉,水悠悠。几多愁。雁书不到,蝶梦无凭,漫倚高楼。

748
此词描写孤独寂寞的相思之苦。开头两句,回忆去年秋天与情人在故溪头、桐树下相晤话别的情景。话别,是推断出来的,是根据下文的“恨”字说的,这恨,只能是离愁别恨。把相唔之处称作“故溪头”,也很有意思,加上一个“故”字,就把二人对年交往的情义包括进去了。接下来用“红叶题诗”的典故,是暗中把自己比喻幽闭的宫女,其孤独寂寞之情状依稀可见。过片三短句,写得很概括,但给读者留出的想象空间却很开阔。人是“漫倚高楼”,朝下面含情不语地凝望着悠悠的流水,此时此际,心中所忆、所想,所希冀、所企盼,均在不言之中。“水悠悠”之后接上“几多愁”,也许是巧合,这使读者联想到李后主的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所以,三个短句的表现力是相当强的。接下来,“雁书不到,蝶梦无凭”,巧妙地天然属对,把见不到信、做不成梦的情况通过典故表达出来,这一方面可与上片的用典相呼应,避免了失之单调的弊病,另一方面,也使得词句呈现出丰满的形象性,避免了抽象地空喊孤独、空喊寂寞的弊病。最后以“漫倚高楼”作结束,交代了全词所写的“凭觞静忆”和倚楼凝望的所在之处,使得主人公的活动有了个落脚点,这也是很必要的。还有一点很有意思,全词以倚楼作结,但倚楼的行为并没有停止,词读完了,在读者的印象中,好像主人公仍然在倚楼沉思,并没有移步离开那儿。

诗人简介

晏几道

晏几道

宋代

晏几道(1030-1106,一说1038—1110 ,一说1038-1112),男,汉族,字叔原,号小山,著名词人,抚州临川文港沙河(今属江西省南昌市进贤县)人。晏殊第七子。历任颍昌府许田镇监、乾宁军通判、开封府判官等。性孤傲,晚年家境中落。词风哀感缠绵、清壮顿挫。一般讲到北宋词人时,称晏殊为大晏,称晏几道为小晏。《雪浪斋日记》云:“晏叔原工小词,不愧六朝宫掖体。”如《鹧鸪天》中的“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等等词句,备受人们的赞赏。

推荐诗词

浣溪沙
晏几道 [宋代]
已拆秋千不奈闲。却随胡蝶到花间。旋寻双叶插云鬓。 几摺湘裙烟缕细,一钩罗袜素蟾弯。绿窗红豆忆前欢。
浣溪沙
晏几道 [宋代]
团扇初随碧簟收。画檐归燕尚迟留。靥朱眉翠喜清秋。 风意未应迷狭路,灯痕犹自记高楼。露花烟叶与人愁。
浣溪沙
晏几道 [宋代]
绿柳藏乌静掩关,鸭炉香细琐窗闲。那回分袂月初残。惜别漫成良夜醉,解愁时有翠笺还。欲寻双叶寄情骓。
浣溪沙
晏几道 [宋代]
铜虎分符领外台。五云深处彩旌来。春随红旆过长淮。 千里袴襦添旧暖,万家桃李间新栽。使星回首是三台。
浣溪沙
晏几道 [宋代]
莫问逢春能几回。能歌能笑是多才。露花犹有好枝开。 绿鬓旧人皆老大,红梁新燕又归来。尽须珍重掌中杯。
浣溪沙
晏几道 [宋代]
唱得红梅字字香。柳枝桃叶尽深藏。遏云声里送雕觞。 才听便拚衣袖湿,欲歌先倚黛眉长。曲终敲损燕钗梁。
浣溪沙
晏几道 [宋代]
床上银屏几点山。鸭炉香过琐窗寒。小云双枕恨春闲。 惜别漫成良夜醉,解愁时有翠笺还。那回分袂月初残。
浣溪沙
晏几道 [宋代]
二月和风到碧城,万条千缕绿相迎。舞烟眠雨过清明。妆镜巧眉偷叶样,歌楼妍曲借枝名。晚秋霜霰莫无情。
浣溪沙
晏几道 [宋代]
一样宫妆簇彩舟。碧罗团扇自障羞。水仙人在镜中游。 腰自细来多态度,脸因红处转风流。年年相遇绿江头。
浣溪沙
晏几道 [宋代]
白□春衫杨柳鞭,碧蹄骄马杏花鞯。落英飞絮冶游天。南陌暖风吹舞榭,东城凉月照歌筵。赏心多是酒中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