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0
四明山:在浙江省宁波市西南,为天台山支脉。寻幽:探访幽隐之处。攀:紧紧地抓住。
箫:是一种乐器。
首句“半夜寻幽”四字,让人产生一种好奇心理,“上四明”三字,就更使人觉得神秘而不可捉摸:这些人究竟要干什么?深更半夜为什么去登四明山?倘若读者懂得“隐者”是怎么一回事,那么,产生的就不会是重重的疑问,而会是一种兴趣,一种对这些隐者奇特性格与志趣的浓厚兴趣。隐者,一般说来都是一些有一定才能的知识分子,他们厌弃尘世的恶俗与平庸,孤高自许,傲世独立,寄情于山水或放浪形骸,兴趣与常人不同。这首诗写的“诸隐者”就属于这类人。或许是突如其来的兴致,兴之所至,身之所至,所以相约一同夜登四明山。前两句写登山的艰险。手攀松桂枝,身与浮云齐,慢慢地终于到了顶峰。三、四句写深夜四明山万籁俱寂的情景。众人登上山顶,你呼我应,空山寂静,传响不绝;突然不知从哪儿传来玉箫的奏响,划破夜空,众人屏气静听,却再无声息。写来逼真而有意趣。因为是“夜登”,又是“同诸隐者”,所以此诗反映的是作者平静淡泊的心志、寄情山水的雅趣,别无他意。
推荐诗词
僧舍清凉竹树新,初经一雨洗诸尘。
微风忽起吹莲叶,青玉盘中泻水银。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夜深秋洞里,风雨报龙归。何事触人睡,不教胡蝶飞。
古仙炼丹处,不测何岁年。至今空宅基,时有五色烟。
乌鹊语千回,黄昏不见来。漫教脂粉匣,闭了又重开。
敢嗟君不怜,自是命不谐。著破三条裾,却还双股钗。
三十年前与君别,可怜容色夺花红。
谁知日月相催促,此度见君成老翁。
火天无处买清风,闷发时来入梵宫。
只向方师小廊下,回看门外是樊笼。
箧贮灵砂日日看,欲成仙法脱身难。
不知谁向交州去,为谢罗浮葛长官。
阿母从天降几时,前朝惟有汉皇知。
仙桃不啻三回熟,饱见东方一小儿。